坚定信心 凝聚共识
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保证
——在通化师范学院七届十四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2020年3月22日)
党委书记 李才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迎来胜利曙光的时刻,我们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召开通化师范学院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十四次(扩大)会议,这是学校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即将闭幕。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向为会议筹备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代表及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
昨天,朱俊义校长代表学校做了工作报告,全面客观地总结了2019年学校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周密部署,明确了“十大工程”、50个项目的建设任务,这是学校党委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科学设计的系统工程,也是围绕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五年周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点工作。会后,各基层党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过去一年,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勠力同心、拼搏奋进、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各级党员干部讲政治、转作风、抓落实、谋发展,向全省展示了通师速度和效率,交出了一份硕果累累的满意答卷。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向一年来为学校事业发展无私奉献、辛勤耕耘的各位代表、广大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带来的巨大挑战,同时又经历着突发疫情的严峻考验,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我校成功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高校,这是通师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校应用型办学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更为未来成功申硕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如何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和靶向是什么?既需要我们谋篇布局,又需要我们开篇破题。对照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方案和高校分类评价指标,根据学校历史积淀和现实发展,我们明确了十六字的建设思路,即“举师范旗、走应用路、创特色牌、奔高水平”,全校上下要瞄准目标、凝聚共识,牢牢抓住这四个着力点,扎实推进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对“标”在高水平。我们要在全省应用型大学的参照系中位居一流,在服务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贡献度上有为有位,凸显高水平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要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体系,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动态调整专业布局,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为引领,不断提升专业竞争力,深入推进教师教育和医药健康产业专业集群建设;要打造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优化“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路径,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畅通行业企业专家弹性工作渠道,创新职称评聘制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教学实践能力并重、能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要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系统优化“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多元开放办学,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支撑,重点推进“产教学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要拓展高水平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升国际合作层次,依托海外引智计划,加大国外高级专家引进力度,提高海外留学及实习实践比率。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定“位”在应用。高校人才培养的生命力在于应用,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在于应用。要主动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吉林振兴需要,积极与地方产业接轨,全面彰显“应用”教育观;要构建应用型学科体系,发挥教育学、历史学和中药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引领作用,注重提升应用研究水平,促进科教互动融合,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要传承优秀地方文化,构建立体化非遗传承教育体系,将非遗文化深度融入地方文化产业链,充分发挥高校的文化引领作用;要提升服务地方能力,依托校地、校企、校校共建创新服务平台,深化“双百双进”合作成果,全面加强校地实质合作,在服务地方中实现更好发展。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扎“根”在师范。师范教育是我校立身之本,在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过程中,“扎根山区办师范”的特色不仅不能丢,还要持续打造。要始终坚持以“靖宇精神”铸魂育人,注重强化师范教育内涵,凝聚师范教育优势特色,将师范性与应用型有机结合,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又红又专的优秀师资;要完善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依托映山红顶岗支教平台,紧密对接基础教育,不断深化教育实践,做精做强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全面提升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要创“新”在特色。特色活校一直是我校办学方略之一,特色也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竞争优势之一。要全面巩固“一魂一师一山一城一族一史”六个一特色,做好特色项目设计,明确每个“一”的内涵,细化每项支撑体系,并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汇聚强大建设合力,形成多元特色品牌,以特色聚优势强实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进入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行列,意味着我省高等教育重新洗牌,意味着通师实现变轨超车,进入了快车道,新一轮竞争开始了!机遇和挑战并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存在很多短板和不足,距离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如高水平学科专业数量不够,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科研转化率不高,校企地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管理效能和活力仍有待充分激发等等。对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2020年学校工作要点和建设目标,举全校之力补短板,强弱项,多措并举,激发活力,提质增效,达标进位,加快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保证。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盘棋,已经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实践再次证明,只要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一定能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当前,学校已经踏上了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为期五年的建设周期,充满荆棘和挑战,面临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更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精神,树立“一盘棋”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扎扎实实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围绕目标抓大事、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真正把领导班子建成“火车头”。各级党组织要发挥主体责任,紧跟党委决策,围绕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核心任务来抓党建,以党建促中心工作。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干在一线。特别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头雁效应”,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涵养学校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把各方面力量都汇集到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上来,开创通师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体制保证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辟了中国前进的制度航道,提出坚持和完善国家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和总体目标。我们要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必须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在制度上破题发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逐步破解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使整个学校运行高效、步调一致、政令畅通,圆满完成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各项任务。
要在学科建设上有所突破,在新一轮申硕工作中,开辟先河,围绕特色和特需,与兄弟院校协同作战,实施错位竞争,不求面上开花,但求点上突破。要在专业建设上有所突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应用型专业和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专业水平。要在管理体制改革上有所突破,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继续下移管理重心,使学院真正成为办学实体,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在人事制度改革上有所突破,积极推进定岗定编工作,改革完善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探索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激发和释放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创造有利于特殊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与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变“他为”为“自为”,共同托举起通师事业的明天。
三、全面提升工作标准,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质量保证
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目标不是用口号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全校教职工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和担当,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严要求扎实做好全年工作,推进学校各项事业上台阶、上层次、上水平。
要高位引领善谋善为,各级班子要努力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查实情的听力、解难题的能力,坚持从全局和实际出发谋划工作,要对本单位本部门的优势和短板“一口清”,做到知己知彼知行业,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和办法。要高位统筹抓主抓重,各级干部要聚焦建设目标,集中精力优先抓好关系发展全局的重点任务,紧盯关键节点,解决突出问题。要高位推进善作善成,全校教职工要崇尚实干,主动作为,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让优秀成为习惯,拿出抢抓机遇的魄力,展现敢抓难题的胆识,彰显善抓落实的本领,在推进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做参与者和建设者。
四、全面落实工作任务,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行动保证
今年,我们把管理学中的项目管理概念引入到学校工作中来,采取工程化设计、项目化管理、清单化要求、责任化落实的方式,实施“十大工程”。学校决定把今年作为“工作落实年”,以“十大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要进一步细化项目措施,各单位要将负责的项目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明确完成节点,细化具体措施,科学制定推进时间表,画好路线图。要进一步落实工作任务,对于重大问题要实施“一把手”工程,按项目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亲自抓,部门负责人具体抓,分兵把口,分级推进,确保责任到岗到人。要进一步强化督查问责,实行重大项目月调度、季督察,定期开展评议,列出问题清单,加强跟踪督查。要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切实让干事的人有为有位,对那些只说不做、抓而不实、推进不力的,要严肃约谈问责。
五、全面营造发展氛围,为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的环境保证
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校内外环境,办有人情味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当有情怀的教师,培养有梦想的学生。积极打造“爱校如家、以校为家”的家园文化,形成师生员工与学校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引导全校上下真正把功夫用在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上,让干事者流汗不流泪,在付出中体现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收获中感受荣誉感和成就感,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营造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要切实加强人文关怀,让教职工都能感受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暖和温馨,激发出最强的动力。各级组织要充分关注关心教职工困难和诉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关怀关爱下属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同事之间要相互支持、以诚相待,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同发展、共进步,使通师成为引才的梧桐,聚才的高地,留才的港湾。要努力优化内部环境,把校园安全稳定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切实管控好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心理疏导,全面排查各种安全风险点,防止出现突发事件、廉政风险和安全事故,维护校园平安稳定。要积极改善外部环境,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工作主动性,走出校门,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院校、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多层次深入交流,争取资源,获得信息,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多机遇。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也是生产力,要“内树典型、外塑形象”,选准载体、精心策划,扩大对外宣传,讲好通师故事,打响通师品牌,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各位代表、同志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通师人继往开来、追求卓越的历史选择,是通师人牢记使命、服务国家的时代责任,是通师人直面挑战、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辉煌的未来等待奔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正确方向不动摇,坚持深化改革不止步,坚持提高质量不松劲,坚持安全稳定不懈怠,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苦干实干,圆满完成2020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十四五”快速发展谋好篇,为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奠好基,为开创通化师范学院事业发展新局面再立新功!
谢谢!